第104章 墨荷图(2 / 2)
方如建本着帮朱秀芳考察弟子的态度,认真观察起周夏的鉴定情况来。
周夏最先鉴定的一幅画,就让方如建在心底乐得不行。方如建是最清楚的,这幅画的鉴定难度,还真是不一般的难。
但是,方如建也惊讶发现,周夏这人进入状态特别快,拿到画之后,马上就开始做起了鉴定。而他的方法也比较特别一点,大概和他鉴定瓷器玉器差不多,先从纸墨的年代下功夫。
方如建不由得点头,在心底暗自称好。他得承认,这是个笨办法,但对周夏这样不是专精于书画方面,但又有相当鉴定基础的人来说,这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最起码,周夏这鉴定的态度相当端正,比那些稍微有点成绩,就狂妄自大的年轻人,让人看得顺眼得多。
再有,周夏一套装备准备得也相当周全,从他拿着高倍放大镜,不仅仔细观察那些有墨迹的地方,甚至,连留白的地方,他都没放过。
方如建看得出来,周夏这是想鉴定,是不是印刷复制品。
印刷复制品,方如建朱秀芳他们一般不会收藏,有降低他们收藏品味的嫌疑。但方如建并不生气,反而有些欣慰,周夏能用这样端正的态度来对待鉴定的作品,说明他的确是用心在做鉴定。
至于方雪,方如建太熟悉了,她也是按照老套路,按部就班地进行鉴定,他也就没怎么去关注她。
方如建非常想要看到最后的鉴定结果,也就是这幅《墨荷图》,究竟会被周夏鉴定真品还是仿品。
这幅作品,此前就曾难倒过方雪,不知道,周夏的表现会是怎样的,方如建拭目以待。
周夏初见这幅画,就觉得有些眼熟的感觉,似乎在哪里见过的样子。
但是,他并没有多想,他感觉,还是用事实来说话比较好。
在给这幅画做纸墨年代鉴定的时候,细心的周夏就发现了一些端倪。
这《墨荷图》幅画,并不是原装原裱的。
但是,也不是新近几年裱的,根据纸张的痕迹,和装裱的手法,周夏判断,这幅画最后的装裱时间,应该是在清末民初的时候。
八大山人这样的作品,一旦重新装裱过的话,这里面,可就大有文章可做。
周夏也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原画的纸墨本身,还是到代的。
这也就是说,这幅画,极有可能是八大山人的真迹。
只是,周夏又仔细观察,发现,这幅画的荷叶几处,似乎有添抹的痕迹,因为这些墨的色调,和其他大部分的墨相比,有着极其细微的差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