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复制品(2 / 2)
二十一年秋,指的是民国二十一年,也就是1932年。
周夏觉得,按照常理来讲,那时候的作品传承下来,怎么着也该有些旧痕的。
但这幅作品的品相保存得相当完整,给人的感觉相当新,很亮眼,可以说,根本就不像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东西。
加上这幅画的画风,周夏觉得太过简略潦草,简直就是寥寥几笔就敷衍了事。要不是周夏在书画方面也有些见识和造诣,他可能还判断不出来,这画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因此,周夏大胆断定,这幅画应该是仿品,而且是最近几年才出的仿品。
按照惯例,即便是被周夏自己先行判了死刑的作品,周夏也会让系统对它做鉴定。毕竟,他在书画方面也是个菜鸟,看走眼那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要不用系统做鉴定,因此而错过真品的话,那就太遗憾了。
“该作品创作于公元1932年。”
系统最后的鉴定结果,让周夏眼镜跌了一地。以至于他脑子里第一时间涌出了这样的念头,“是不是系统抽风了!”
系统没有理会他,所以,系统到底有没有抽风周夏不得而知,但周夏自己却是快吐血了。
这要真是潘天寿真迹的话,还真是不可思议。
原本兴致缺缺的周夏,顿时又变得兴致勃**来,他想看看,系统到底是为什么,把这件作品鉴定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品。
这样的新亮程度,除非一直被精心照顾,保存得特别好,否则,再怎么看都新的可能性比较大。
还有被周夏视太过简陋的画风,也让他有些遭受打击。
他心底很清楚,如果这幅画真是1932年创作的话,那就真应该是潘天寿的真迹。在那时候,还没有哪位仁兄有那眼光来仿制潘天寿的画,即便他当时已经有了些名气。
那就只剩下一个解释,那就是潘天寿将画赠予的人,后代将这画保护得很好。到后面怎么又流落出来,这个周夏也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得到,长辈去世,不肖子孙变卖字画,都是经常可以见到的戏码。
虽然有些疑惑,但周夏还是接受了系统的判定,这幅画应该是潘天寿的真迹。
既然是真迹,那就应该拿下来才是,第一次和徐耀辉合伙买书画作品,总得讨好彩头,来个开门红才好。
这样一来,自然就不免要提到比较俗气的话题,值多少钱。
潘天寿的作品在东海比较受欢迎,但兰石图因为比较简单,尺寸也比较小,像这一幅画,也就30x40厘米,很容易保存,相对的,价格也就不会太高。如果是真品的话,顶天也就十来万,当然,要是周夏和徐耀辉真出十来万来买的话,那就没什么意思,又不是真正想要收藏的,这价格拿来下,出不了货,反而会影响资金流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