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定调(2 / 2)

加入书签

这个借口足够了。

“但是,你要记住,罢官是必须的,还要流放,不能再让郑鄤回到江南。”

赵兴当然明白,于是笑着道:“我会将他判流放辽东皮岛。”

崇祯拍手:“这是极好的结果。这样就能彻底的将他和江南清流隔绝,也就不会再胡言生事了。”

赵兴想了下:“但为彻底的打击清流,黄道州等也需要牵连进来。”

崇祯点头:“对,就应该这么办,让他们对新政闭嘴。”

无论是什么时代,清流大多都是顽固保守派的代表。尤其是崇祯和赵兴推行的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更是让他们感觉自己和那群泥腿子一样,就是对他们的羞辱。

只是这个新政的推出,是赵兴带着锦衣卫大军,在云南利用杀官案,用一片血腥推行的。这让他们对赵兴的铁血杀神害怕,才在巨大的压力和屠刀面前接受的。

当然,新政在全国的推行,还得益于布满天下的能臣干臣的孜孜以求,这一点不可磨灭。

但他们心有不甘,无视新政对大明朝廷财政,对大明的前途巨大的作用,一直进行诋毁和反抗。

至于大家有目共睹的,新政没有推行前,大明即将崩溃的巨大现实,对于他们来说,那根本不算什么。

在这些士子的潜意思里,王朝的崩溃,只是朝代的更迭,不过是这个江山更换了一家人家主持罢了,和士绅阶层,其实没有任何影响。说不定还会再次造就几家门阀,几家兴衰呢。

而崇祯是站在统治者的层面考虑的,赵兴是站在无数百姓的层面考虑的。

最少,由于新政的推行,原本历史上两次加派辽饷和一次练饷就没有出现。

而规定每亩三钱的银子,让无数即将走投无路的百姓,看到了希望,得到了休息。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就没有在这时候,发展到恐怖的百万大军,所过之处皆为白地。

之所以江南的清流对新政如此抵触,就是他们没有体会到,北方士绅地主那种面对流寇的痛。

如果能通过郑鄤案,再给黄道周等新一代清流个教训打击,让他们消停一下,这是最好。

由于历史的改变,崇祯也没有被站满朝堂的东林架空,国事也没有那么艰难。现在的崇祯的性格也就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变得乖张,走向极端。

在君臣定计之后,反倒怕赵兴因为为失去亲人而报复泄愤,牵连太广,还耐心的劝导赵兴:“事情做到有度,不必牵连过广。被牵连的,也不要判罪过重,起到惩戒的目的就算了,这一点切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