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人神 > 第292章 白眼

宣纸洁白无瑕,很快,叶君生醮墨落笔。

赵匡明在一边饶有兴趣地仔细看着——关于叶大才子在扬州竞赛之上,短短一刻钟时间,双手执数笔,双管齐下,画出那气势磅礴的《庐山图》之事,坊间早传得神乎其神,非常了得。

当其时,才子竞赛的书法丹青作品,公榜之后,由评委那边全部收回去,封贴好,然后携带回京,交给华明帝审阅。

这个审阅,基本属于走过场的。

众所周知,华明帝不好文艺,偏重实事。

不过拿到众才子的作品后,圣上还是附庸风雅地命人专门找一个地方,把所有作品陈设出来,以供给一班文武大臣观看。

毫无疑问,叶君生的定鼎之作受到一致好评。只是不少大臣对于叶君生不第一时间进京面圣谢恩,反而“失心疯”地跑出海去,深感忿怒。连番上书,要求圣上开金口,免掉叶君生的第一才子光环。

然而华明帝只一笑置之,并未追究,好生令人费解。

无论如何,作品是真实的,不会扯淡。

那时候赵匡明曾专门去观看叶君生的《庐山图》,他并不相信市井传闻,什么指间夹笔、什么双手作画,什么下笔如飞,这有可能吗?

才子见得多,出口成章,下马成诗,诸如此类,倒还比较靠谱——才子竞赛的丹青诗词单元难度更大,别忘了,除了画画之外,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呢。

单凭这两句,便足以气压全场。

诗词,或可以早就想好,打好腹稿。可偌大一幅画,一笔一墨,根本不能偷工减料,怎么可能用这般的方式来画出来?

怀着好奇的心态去看画,看完画后,二王爷却默然了。

可以很分明地看得出,从笔法,功力的角度来看,《庐山图》颇有瑕疵。不少连笔处显得潦草,甚至可以说是轻浮。

由此可见,叶君生作画时的情况,确实很急促,状态不好。这便印证了一刻钟画就丹青巨幅的说法。

真是有些不敢想象。

时间迫切,或者可以完成作品,但这样的作品竟能问鼎第一,这就万中无一了。

《庐山图》,细微有遗憾,然后从整幅丹青来看,却显得山水跃然,气势逼人。就连存在的不足,都似乎转化为优点了。

再配上七绝,配上李逸风亲手铭刻的鸡血石印章,浑然一体,令人一看,无话可说。

自古竞试比赛类,罕有好作品出世,这是惯例。然而叶君生的出现,却屡屡打破这一说法。

因此,赵匡明一直想找个机会,亲眼看看叶君生是怎么作画的。是否真如传闻的那样,两只手,竟能挥动好几支笔来泼墨作画。

眼下看时,叶君生却中规中矩,右手执笔,醮墨挥洒。

速度,委实不满。想都不用想的,唰唰唰,简直快过抄书。

只是没有目睹到传闻的一幕,不知怎地,赵匡明有些怏怏。

过不多久,丹青墨就,略微凉一凉,墨汁干得几分。

赵匡明等人便凑上来看。

叶君生画的是小幅,写意,落笔寥寥。枯涸的池塘、残破的荷藕,池塘边摆一方青石,石头尖上立着一只鸟儿。

鸟儿仰着头,仰视苍穹。最让人过目难忘的是,此鸟的眼珠子居然是白的。

白眼看青天!

这个……

李逸风和黄元启对视了一眼,都看出对方眼色中的疑惑,以及纳闷。

整一幅画,意境萧索,给人萧瑟之感。鸟儿白眼望青天,很突兀。无论格局背景,以及事物,本都不该入画的。

但叶君生画了。

用意何在?

以画中小鸟自喻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