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大小事
掖庭令本是宦官,主辖宫中簿册以及蚕桑女工等事,若是说得再直白一些,掖庭令之职颇有些太监总管的味道。
“掖庭令?”陈珏重复了一遍,掖庭令正是陈珏这少府的部下,只不过宫中的事一般有皇后亲自掌管,这中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显。
刘彻神色一凝,示意陈午说话,陈午侧了侧身,轻咳一声道:“未央宫婢,乃是由天下良家女子中采选而来,掖庭令胆大妄为,竟然欺君罔上,罪不可恕。”
刘彻冷哼一声,道:“区区一个掖庭令,也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动手脚,真是好大的狗胆。”
刘彻这会发火不是因为别的,这掖庭令也是王娡留下的老人,素日里在他面前还算循规蹈矩,只是近日刘彻发现了他一个致命的缺陷,这掖庭令竟然明码标价,适机安排春心萌动的宫女们见刘彻一面。
一想起平日的艳遇有可能是旁人精心安排,刘彻心中便是一阵腻歪,道:“这事就由堂邑侯处理吧,娇娇那边先不要跟她说。”
陈珏抬眼望去,见刘彻一脸的不快,心中不由地好笑。
陈珏知道这个掖庭令不大干净,平阳前阵子送进宫的那个女奴久无位份,待在宫中的位置尴尬得很。不知是使了什么手段,这掖庭令前些时候借着遣送宫人出宫为借口,差一点就成功地把那惹人怜惜的小女奴带到刘彻面前去。
陈午不失时机地道:“皇后娘娘临产,臣不好惊扰娘娘,陛下可否示下此人如何处置?”
刘彻微微颔首,心中舒坦了些,道:“自是撤职严办,再换新人。”陈午作为少府有权处置一个小小的掖庭令,难得陈午还会事事请示自己。
陈午面露难色,陈珏眼中笑意一闪,道:“陛下,臣父不知提拔何人为好。”
刘彻皱了皱眉,看见陈珏的微笑便恍然大悟,陈午一个外臣,但怎么也不可能跟宫中的宦官彼此熟识,他让陈午拟定一个新的掖庭令人选,可把陈午一个大男人为难坏了。
这会儿杨得意正好进来,刘彻神色一喜,问道:“杨得意,宫中何人可为掖庭令之职?”
杨得意惯会察言观色,看清室中情形之后道:“椒房殿李青可当此大任。”
“李青?”刘彻想起阿娇身边那个行事沉稳的年轻宦官,心中微有些犹豫,掖庭令虽非多么显要的官职,但却正好跟他的后院挂钩。
陈珏插口道:“陛下,李青虽有些才华,但还是年轻历浅,皇后也曾经说椒房殿离不得他。”刘彻想给李青权是一回事,这边自己要又是另外一回事。
刘彻点了点头,又向杨得意问道:“还有什么人那?”
“这……”杨得意一时间哪还想得起来什么人,陈珏见状,立即道:“陛下,宦官不比宫女适龄即可出宫,未央宫中应当有不少资历深厚的宫中老人,陛下可择其一。”
宫中因为种种原因斗争失败,只等老死的宦官多了去了,刘彻想了想,觉着提拔起一个不分派系的新人也好,总比原先那个跟人勾结的强。
陈珏心道:曾经被贬低到尘埃里的人再浮起来,无派无系,便是最大的好处。
一件再小不过的事,刘彻花在这上面几句话的时间已经不短,商议妥当之后,陈午带着旨意退下,刘彻吩咐杨得意把韩安国和文党引进来,嘴上笑问道:“子瑜,今日有何事,你们三人竟然亲自前来?”
陈珏将修缮大河水利的事大略说了一遍,韩安国和文党两人也已经走进来,刘彻敲了敲案面,沉声道:“必修不可吗?”
陈珏点了点头,手上动作不停,跟韩安国一起展开一幅大卷轴放在刘彻面前,刘彻看了几处,惊道:“竟有这么多的水道有悬河之危?”
随着募民实边越行越多,黄河的水土早已经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陈珏道:“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河吃河,大河岸边恳牧过甚已不是一日两日的事。”
刘彻脑海中思索了一下,仍然想不出来河水比地面还高该是什么样的情形,正想着的工夫,他指了指卷轴上密密麻麻标注的河道注解,道:“这是你们做的?”
刘彻虽然在问话,目光却停在陈珏身上,他手下这些朝臣之中,陈珏每次奏事都必定会做好万全的准备,这也像是陈珏的作风。
韩安国道:“非臣之功也。”
陈珏看了看文党,惭愧道:“此图是文中丞所制,臣不过是借人方便罢了。”
刘彻又看了那图几眼,讶道:“难道文中丞处处实地查看过?”
文党忙道:“臣并未亲自前往,只是大河所流经郡国之地,每有水患必定上表请赈,臣留了点心,久而久之便绘就这张不完整的草图。”
刘彻闻言大是赞叹,陈珏也朝文党投去敬佩的目光,文党这样才是真正做实事的人,留在常见勾心斗角的朝中对这样的能吏实在可惜,若是能外放一方,文党必定能治得一方清明。
刘彻算是将文党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能臣记在心里,视线扫过卷轴上的南皮章武等几字,思索着看了看陈珏,忽地一笑,直截了当地召尚书官誊抄数份,只等几日后大朝商议。
“这,还有这。”刘彻在图上点了点,昂然道:“那还是匈奴人的地界,大河乃天汉之河,早晚朕要将之收回,不使之受人践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珏闻言,心中不由道匈奴人的水土保持工作比刘彻做的好多了,最起码匈奴人逐水草而居,更有随时迁徙的习惯,绝不会把黄河弄成重浊之河。
帝王内修文治,外修武功,不管哪朝哪代,如若民间百姓的生活一直能过得去,明君的名声就跑不了,刘彻对于这关乎民生的事也颇为在意,一番问对之后,大体的基调就此定下。
陈珏这是第一次经办实际政务,自然心中兴奋,早熄了多年的争强好胜顿起,对于大朝会那日,陈珏早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刘彻高高坐在宣室殿上,等尚书官读完陈珏三人联名所上的奏疏,刘彻问道:“大河久经变迁,如今较百年前战国之时也不尽相同,此事错综复杂,你等还须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