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缅甸英军的考察结束后,考察团又对印度和马来亚的英军防务进行了考察,和对缅英军的考察相比,在印度和马来亚的考察任务就轻多了。
未来中国军队将要作战的地带是缅甸,印度和马来亚并不在作战范围中,在这马来亚和印度的考察过程中,中英双方军官没有出现像在缅甸的那种剑拔弩张,相处的还不错。
考察前后,一共花费了三个多月,在这三个月之中,考察团的中方成员对英军在东南亚的防务部署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大多数考察团成员都发现自己在战前都低估了英军的实力,原本,大多数人都觉得英军在缅甸会集结重兵和重装备,可事实却和想象相反,缅甸的英军兵力少的可怜,不过在印度,英军的实力却还不错,有大量的英印军部队,印度境内英国的统治根基和战备情况也比较良好。
总的来说,东南亚这三国的英军防务水平不容乐观,实力水平远没有考察团成员想象的那么高,考察团的军官,不少都是和日军在战场上一路拼杀过来的,在战场上没少挨日本人的炸,或者说根本就是在战场上被日本人一路炸出来的。
军官们对日军的飞机,大炮这些重火力武器尤为忌惮,步兵火力上的不足,至不济还能让弟兄们用搏命去弥补,空中火力和重炮火力的缺失,可就没办法了,没有就是没有,血肉之躯和血勇之气很难弥补。
未来两军将要联合作战,考察团的成员们也都希望英军能够为入缅作战的国军提供空中支援和炮火支援,大家都心想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英国人总能拿出几百架飞机和一定数量的大炮吧?
考察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火炮还好,空中力量实在是太惨了,在马来亚考察时,考察团们得知了现在东南亚英军的空中力量,英军的军官告知考察团,现在在整个远东,英军的空中力量仅仅有六个轰炸机中队,两个鱼雷机中队,一个水上飞机中队和四个战斗机中队,合计十三个飞行中队,加起来一共就二百多架飞机,性能一般且缺乏争夺制空权的战斗力,并且都是临时抽调凑起来的,飞行员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本土,欠缺磨合。
就这些数量可怜,性能不足的飞机,还大多部署在马来亚和海口地区,根本无法兼顾缅甸的防御,在缅甸的英军飞机,一共就二十多架运输机和轰炸机,和没有区别不大。
制空权,还没开打,就落入了日军手中。
一通考察下来,形势不容乐观,不过总算是清楚了英军的底细,知道了英国人的现状,相对于原本那个时空,归功于张炜,英国人在缅防御和作战态度的底裤在中方考察团面前被彻底的扒了下来,考察团的成员,都清楚了英国人的“靠谱程度,”原本对英国人的依赖和信任,现在基本是渣都不剩了,在作战思想上有了彻底的改变,军官们在谈论作战方针时,几乎再也没有提到英国人,而是全部立足于自身情况来制定,研判作战方针。
根据考察情况,考察团里的军官们在途中开始逐步完善未来的入缅作战方针,并开始编写未来的远征军入缅计划书。
……